close
我覺得移民的過程,一個人的心情會經歷幾個階段

1.新鮮期
剛搬到一個新的國家,一定會覺得好多事情都不同,一切是如此的新鮮,這個時候,比較像是觀光客,不管到哪去玩,都會有雀躍的感覺,還會到處拍照做紀念,也常會有種「哇~太酷了~以後我就住在這裡耶~」的感覺。

2. 不知所措期
我在這個階段時,真的覺得很痛苦,因為在台灣時,已經是個長到25歲的大人,日常生活的瑣事處理,根本就是雞毛蒜皮的事情,帳單隨便可到7-11繳費,到銀行辦事處理的程序完全清楚,駕照?這在18歲就已經煩惱完畢了,所有基本該知道的生活雜事算是常識,都可以輕輕鬆鬆解決,然而,而到新的國家生活時,所有一切認知都要從頭學過,那時候,常常有種挫折的感覺,明明這些事在自己熟悉的國家,都是輕而易舉的小事,怎麼突然間自己變成毫無常識的人啊? 除此之外,還常會覺得自己像剛學著要長大的青少年一樣,除了要學習大人的常識外,還要重新學習在台灣不常用的英文社交語言和禮儀,當時常覺得不知所措,到底要怎麼辦。

3. 挑戰適應期

這階段是緊跟著不知所措後而來,為了融入新的環境,就要開始學習,把不知所措的東西變得知所措,然而,不可否認的,東西方還是有很多差異,如果我今天嫁到加拿大,但嫁了一個華人老公,也許這個階段不會太難,因為他和他的家庭,會和我從小所知所學的差不多,大概都可以猜得到大家下一步要做什麼,但是,東次和他的家人及他們的文化背景對我都是「神秘境界」,他們有沒有什麼禁忌,或是如何討好公公婆婆的絕招,這些我都要重新研究和在經驗中嘗試。文化差異外,新的國家有新的生活方式和體制,如看牙醫的不方便,學習如何給小費,學習deal with有種族歧視的人、練習英文…等等

這個階段最讓我害怕的事,就是跟東次家人朋友社交,因為我有時候會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,就會壓力很大,不知該如何應對,然後,就會害羞,講話就會結巴,唉~~(我哪個台灣的朋友看過我講話結巴的,快點留言哦!) 常常都很想挖個洞躲起來,或是快點回家,XDD~上個禮拜,又去參加了東次爸媽朋友辦的趴踢,跟我公公的cousin聊天,聊到一半,她居然很驚訝地說:「hey~你的英文進步很多耶~」聽到這句話,我還是很想挖洞跳進去,以前爛到人家現在覺得我英文進步很多~「后~阿姨~雖然我以前真的不太好,加上又害羞緊張,但你直接講出來,我還是會很害羞耶~~~」

除此之外,很多生活上的小事,原本在台灣自己視為理所當然,都變得不理所當然,必須要解釋來龍去脈給人家聽,解釋個半天,人家也不一定會懂,也不一定當一回事,像我曾被問過:「米拉,為什麼你們華人那麼愛吃豬肉?」這是什麼鬼問題?豬就這麼好吃嘛!在台灣從來也沒準備過這問題的答案讓人家問,或是「米拉,為什麼你結婚時要弄這個弄那個?」這個比較能理解,因為文化不同,但現在突然想到,怎麼我從沒問過「為什麼印度婚禮要為期這麼多天?還要這麼多哩哩扣扣的儀式?」每到新的社交場合就要解釋「廣東話不是普遍的中國話,在台灣我們說的是mandarin」「Mandarin and Taiwanese是不同的二種語言」「我是台灣來的,不是泰國來的,雖然我長得比較黑一點,但這二個地方沒關係!」(我一直覺得台灣和泰國傻傻分不清楚是很久以前的笑話了,沒想到,我居然也會被問到同樣的問題)

還有很多人(指的是華人以外),會覺得中國菜有的很噁心,以為我們在亞洲每天都是吃猴腦(印第安那瓊絲看太多)、吃狗、吃貓,最好是大家每天都能吃到猴腦、吃狗貓啦! 當東次的朋友知道我們養了puma and tigger二隻小貓後,還提醒東次要小心,不要改天起來貓不見,而在鍋子裡躺著~ 或是覺得吃中國菜就是要吃有賣chicken ball的那種西式中餐廳(註),能全心全意接受真正華人愛的餐廳的人,真的沒幾個。

總而言之,這個階段我還是會常常用自己已用了25年的價值觀來看這個新的環境,所以會因此覺得這裡沒有台灣好,台灣比較方便等等,真的是很難避免,畢竟那套系統已經用了25年了,要突然間不比較,真的很難~~所以那段期間,我常跟東次說:「你們這裡的人很奇怪耶~~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很奇怪」XDDD~~他就會回我說:「你也很奇怪啊~」XDDDDD

4.混亂期
這應該是我目前所在的階段,因為在這裡已經生活一段時間了,該知道的常識大多學會,而文化差異的部份也看得差不多,適應得差不多了,比較不會覺得這裡人事物很奇怪了,開始接納這裡的不同。但是,這時問題來了,因為我知道不能再用已用25年的價值觀來判斷新環境的人事物,我變得不知該期待什麼,不知道到底怎樣是對是錯,是好是壞,多倫多的多元環境,有時候會讓我錯亂。

比如說,在社交場合上,他的朋友說了一句話,我可能不覺得重聽,但是,以他們的文化背景來聽,覺得很正常,以前,我可能就會用25年的價值觀系統判斷,「后!真機車,居然說這種話!」我可以直接把情緒歸到生氣,但是,現在如果聽到不重聽的話,又同時覺得不可以用舊的系統判斷,就會變成我想生氣,但又不知道需不需要生氣,因為可能他說的不是我以為的意思,若我生氣了,那不就白生氣啦~ 一整個錯亂~~

因為現在的生活,有華人的朋友,也有東次的家人朋友,二個完全不同的文化圈重疊在一起,我會變得有雙重標準,比如說,這一陣子跟東次的家人朋友比較常接觸,他們習慣見面時就要說how are you doing?然後來個擁抱和親臉頰,一陣子後,如果和自己的華人朋友見面,我有時候也會有衝動要講how are you doing?然後來個hug and kiss,但這個時候,已用了25年的系統又會出現說,好像不需要這樣,好像很奇怪,感覺上頭腦有二個mode~~見不同人時,就要轉到不同的mode去~XD

還有,在社交場合上,我是希望自己可以盡量做到有禮貌,也會想對人好,如果是在台灣,我可以知道什麼該做,什麼做了有加乘效果,什麼是壞效果,但在這裡,我老公家的文化背景,有西方的價值,也有自己印度的價值,我好像有點了解他們想要的,但又不是太了解,所以我常不知道要做什麼來表達我想對人好~~

這個階段好像是一個「重塑期」,要把25年的價值觀和現在應有價值觀要混合在一起,等重塑完之後,我到底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呀? 感覺自己是隻白老鼠,自己實驗自己~~XD~ 

5. 融入期

這個階段我還沒體驗到,所以暫時取這個名字~ 希望過沒多久,我就可以來寫這一部份~~


註:chicken ball不是雞x丸哦! 而是用雞肉做成圓圓的一顆球去炸,算是西式中國餐廳的招牌菜,這種餐廳的口味比較符合外國人味口,我是很討厭,覺得是假的中國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rachen0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