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-20150615-WA0001

 

生了孩子後,我常常會把「帶孩子即為修行」這句話掛在嘴邊,每次孩子們出現了什麼最新行為問題,讓我大抓狂,我就開始會覺得自己修行不足了,哈哈。把養育孩子比喻成修行很好笑,但事實是,孩子出生後,我真的覺得她們把我磨得更為光滑,因為她們而變得更好,也因為她們的出現,讓我再更深層看見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的關係,她們是我向內探索的重大力量,我會想給她們最好的,但我知道,最好的不是物質,而是陪伴,是一個更好的媽媽的陪伴。

  

時間回到去年夏天,回去上班前,當我全身邋蹋,穿著運動服當跪婦帶孩子分身乏術時,腦子裡總會遙想過去沒有小孩時,可以隨時想躺就躺,想看電視就看,想出門逛街就去,想和朋友約出門就去,想打扮得美美的上班,就可以整整花一個小時在捲頭髮,化妝、選衣服,那段誰人都管不著我的自由時光,那時候的我,絕大部份時間,都是光鮮亮麗的出門,每天都睡得很飽,精神奕奕,是名符其實的貴婦呀! 通常遙想到一半時,就會被春麗和娜娜的吵架的哭聲帶回現實,驚覺自己還坐在馬桶上二號,看著鏡中那個綁著亂馬尾,戴著眼鏡,掛著黑眼圈和魚尾紋,身上是一套完全不搭的運動服,外加早上娜娜吃完酪梨用手擦在我t-shirt上的綠色污漬,現實真是殘酷,還是白日夢美! 全職媽媽可以顧到自己的時間好少好少。

 

準備出門到約好的12點playdate,我大概9點就要開始準備,先把娜娜奶餵飽,春麗早餐餵飽,空隙中再順便餵自己一杯活力果汁,那是不能喝咖啡的我,早上最重要的精神糧食,大伙都吃飽喝足,心情爽快後,10分鐘內快速清潔,1個小時已經過去了(笑,這還是沒有抓馬的狀況),接著快速準備媽媽包,再帶一些食物,當時,我還在飲食控制,有時候,還得要迅速煮飯,帶便當,以防在外面找不到能吃的東西,餓到發昏,45分鐘又過去了,再連忙抓著娜娜換尿布,正在potty train的春麗在馬桶上唱著歌,培養嗯嗯的情緒,幫娜娜全身整裝完成後,再快速幫春麗擦屁股,當時2.5歲的她,已經開始會要自己決定要穿什麼衣服了,那時候的她,穿衣要求是「會飛的裙子」,意思是要轉起圈圈來,裙擺會飛揚的洋裝(還不能只是裙子!),有時候,光是討論要穿哪件洋裝,就可以弄上20分鐘,看著旁邊正在爬行的娜娜,覺得嬰兒沒意見真是太容易了!等到春麗選好滿意的洋裝,換上,再綁好她指定的髮型(她當時都要我綁Elsa的蜈蚣便,我又很不會綁頭髮,綁到好又20分鐘過去),這時,已經11:30了,娜娜已經在鬧著要睡覺了,從家裡開到playdate的朋友家要30分鐘,那是她們兩個午睡的時間,我通常都沒有時間再打扮自己,只好隨便綁個馬尾,抓件還能見人又不怕髒的衣服就出門去了,就在我把兩隻小孩都綁到安全座椅,媽媽包和食物都扛到車上,自己坐在駕駛座上時,超想要躺下休息一下,但哪有這麼順利,哈哈,春麗會就在這時候說:「媽媽,我想要尿尿!」雖然她在車上有包尿布,但她完全拒絕,一定要到馬桶上尿,粉好!為什麼在家裡都不會硬要在馬桶上尿? 又急急忙忙在娜娜愛睏的大哭中,迅速再把她們兩個抓進去上廁所,運氣好的話,娜娜不會剛好大便XDDDDDDDDD~~~

到朋友家,已經1點了!哈哈!!

 

耐心,耐心,還要再100倍,1000倍,10000倍的耐心!!!

那段日子,我常常在內在和外在有小宇宙大爆炸的狀況出現,哈哈,這個爆炸不是好的爆炸,應該說正毀滅星球的爆炸比較適合,常常在考驗我的耐心,有時候我會怕嚇到小孩子,自己在心裡爆炸,有時候會忍不住大吼…「啊~~~~你們可不可以不要在如何如何了??」或是,我就開始臭臉,其實每次我對小孩有外在的爆炸後,心裡都會有罪惡感,因為有些狀況,根本也不是她們的錯,她們就只是個孩子,有孩子的需求,她們也不懂為什麼媽媽要突然爆炸,因為這樣的覺察,我慢慢對一些狀況不再那麼地急躁,或是拿我的標準來要求她們,2歲和1歲的孩子能做到什麼呢? 

 

在帶孩子的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是個急性子,有時候也會情緒化,會大吼大叫,但是,慢慢地,我發覺,大吼大叫對改善狀況完全沒有幫助,她們哭得更激烈,我心情更不爽,整個太陽系都爆破了,她們還是不會朝著我要的方向去做,雙輸,她們害怕,我挫敗,唉,過去人們說:「小孩子就是要教,要教的方式就是要打,要處罰,讓她們知道誰是主人,要把她們壓下去,才會聽父母的。」但這句我一直信以為真的教條,在我的兩個孩子身上完全起不了作用,常常都是處於兩敗俱傷的狀態下,她們大概覺得媽媽是不愛她們的哥吉拉,哈哈。

 

在春麗以前一個華德福老師的推薦下,我接觸到了RIE教養法(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s),這個教養法是Magda Gerber創立的,主要的宗旨是「尊重小孩,從他/她出生的那一天起,就要把他/她當成一個人,來對待,如此,小孩就會自然而然發展出自信、獨立的性格。」其實,就是對小孩(甚至是剛出生的小寶寶)要有同理心,用覺知的心來觀察孩子的行為和反應,小孩的任何需求,我們都接收並承認那些需要,給予孩子們空間向我們展示到底他/她們真正是誰和需求。在用覺察的心給予孩子同理心的同時,身為父母,也會逐漸鍛鍊出自我覺察的能力,因為,在觀察孩子的行為和反應時,必須要把自己敏感的一面給找出來,找出我們遺忘的童年記憶和感受,只有我們自己有了份同理心,我們才不會隨便幫小孩做決定,不顧孩子的感受。

 

舉個例子來說,從帶孩子上桌吃飯,開始吃飯,吃飯當中,到吃完飯,清理他們這一系列的動作,在我還沒有學RIE的方式前,我就是直接把春麗抱上high chair,直接掛上圍兜,開始叫她把嘴打開,我一口一口餵她吃,吃完了,再直接抱她下來,清理她,當中,我大概只會注意到她吃多少,要她吃多一些,多餵幾口,就像小時候長輩餵我吃飯那樣。但是,這樣直接的方式,完全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,春麗的感受,她是準備好要上桌吃飯了嗎? 是不是玩具正玩到一半就被我抱走了?一邊大哭,媽媽一邊塞她進去high chair,一邊叫她「不要再哭了!秀秀。」問都沒問就戴上圍兜,她又大哭想把圍兜扯掉,一邊吃飯,一邊大哭,眼淚配著飯一口接一口,但媽媽不管她的感受,只在乎「你有沒有照我的標準吃夠了?」就算她說:「no,我不要吃了。」媽媽還要硬是多塞2口,好不容易,像打仗一樣地吃完一頓飯,我們兩個已經兩敗俱傷,沒有人心情好。

 

用RIE的方式,和還不太會說話的春麗溝通,就會是如下:

媽媽正在準備午餐,先預告正在玩玩具的春麗:「寶貝,媽媽正在煮午餐哦! 等一下就要把玩具收起來,過來吃飯哦!」

春麗可能沒有回答,但她被告知了下一步是什麼,在她寶寶的小腦袋裡,可以先有小小的計劃。(不要覺得寶寶都傻傻地不懂,他們的小腦袋可是很精明的)

媽媽午餐快煮好上桌,再一次預告還在玩玩具的春麗:「寶貝,飯煮好了哦!中午吃你最喜歡的納豆炒飯和青菜,玩具收一收過來吧!」

春麗的狀況可能有二,一個是自己過來,準備要上桌吃飯,另一個是她還想再玩一下,這就是父母和小孩最常有衝突的點,他要的和你要的不一樣,我會說,「春麗,我知道你還在玩你的玩具,但沒關係,你不來吃飯的話,我要自己先吃香噴噴的納豆炒飯了,等一下你玩完的時候,再來吃。」然後就自顧自地吃起來,吃得津津有味,順便再配上一些電視或fb,哈哈,重點是--媽媽開始做自己的事時,小孩就會"蛇"過來了~~

春麗走過來表示要吃飯,媽媽沒有直接抱她上high chair,問:「你準備好要坐上high chair了嗎?」

春麗點點頭,抱上high chair. 

媽媽:「給你選,你想要紅色的圍兜,還是白色的圍兜呢?」(這是假裝提供小孩選擇,其實她並沒有選擇,哈哈,反正桌上只有納豆炒飯、青菜、湯匙和二件圍兜,但好像有選擇時,心情就會比較爽!)

春麗選了紅色圍兜,媽媽讓春麗自己吃飯,吃得全身都是也沒有關係,但她就是可以享受「自己可以做得到」的成就感,等到她說「我吃飽了」,媽媽也不再硬逼要她多吃兩口,只是問:「剩一口要吃光光嗎?」大多時候答案都是「好!」就算她答「不好」,其實有差嗎? 只是媽媽心安問題而已,但孩子的奇檬子就差很多!

這樣吃完飯,雖然花得時間比平常多,但我們是兩個人都心情很好地吃完這頓飯,用時間換好心情,還蠻值得的。

 

其實重點就在於把小孩當成一個大人般的尊重,我相信身教大於言教,如果我想要她成為一個尊重別人,對別人有禮的小孩,那我必須先做到,並實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這是很高的紀律,所以我才說,帶孩子像修行,哈哈,就是在修這個!! 我常常都在她們身上的表現,看到自己內在不足之處,當父母若只是要求外在,那麼,小孩就只會知道他們可以在我們面前一個樣,背後一個樣,或是,對別人講話,都大吼大叫(這點是我繼續在修行之路!)

 

若我們把小孩當成大人來對待、尊重,承認他們也是會有感覺、喜好、想法…等等,我們會在他們的心裡面種下一個種子,「你是值得的,是值得被尊重的,你說的話,你的感受是被認可的。」我想,在許多華人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從來都沒有這樣被對待過,表達我們的感覺時,可能會被說,「小孩子有耳無嘴」,表達我們的想法時,大人可能會說:「大人講話,小孩不要插嘴。」盡全力靠我們的力量完成一件事,不一定被允許,反而會有長輩不停在旁邊糾正我們:「你這做不對啦,我跟你說,要這樣才對啦,做的不達不七,我來我來,你去旁邊看電視。」這樣的對話,我可以寫出好多好多,我並沒有責備長輩的意思,而是這樣的事是存在於我們的文化中的,許多華人父母都是為了小孩好,我們受儒家教育,要我們孝順,給予長輩無限的權力/利來干涉我們,不顧我們的感受,許多內在的力量就這樣被慢慢否定,慢慢抹去,自信心、自我價值,愛自己都變得好困難,因為,每當我們想要自信時,就會想起小時候大人輸入到我們潛意識的那些負面的句子,然後就不相信自己可以,不相信自己有價值…等到長大後要再把那些負面的話消磁,要花多大的心力呀!

 

我相信,在7歲之前,是小孩頭腦、心靈和靈魂最為敞開的時期,這時候,他們就像一塊海棉,會無條件吸收所有大人輸入的程式,父母在這個階段,對他們輸入的所有話語、親情、陪伴都會慢慢地沉入孩子的潛意識,成為他們日後為成人時,為人處事的基本程式。我想,每個人都多少會同意,小時候,在原生家庭裡受過的一些委屈並沒有遠去,它們仍在我們現在長大成人時,時不時地出來影響一下我們和另一半的關係,和孩子的關係、工作的關係。

 

所以,我很認同RIE的方式,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、自重、自我價值和懂得愛自己,我必須在現在就種下種子,將來,他們才有機會收獲,與其給予許多物質的陪伴,我認為,這樣心靈的給予和陪伴是更為重要,更能助益孩子未來的人生。

 

RIE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,你不馬上去干預,孩子開始大哭,以前我都是直接衝去抱起來搖,但RIE的方式是,父母先觀察小孩的需求到底是什麼? 因為很多時候,是父母自己認為小孩需要什麼,但實際上,那根本就不是小孩所需要的! 這就很像許多爸媽一直要孩子去追求某種職業,但孩子暗示、明示地表示不要,想追求別種,但爸媽就是聽不到,或是已經習慣了不要聽,反正你就是做我說的,如果我們在小孩小時候,就學著觀察傾聽他們的需求,學著尊重他們的決定,自己只在他們需要我們秀秀他們時出現,等到小孩到青春期時,調適也許會少很多; 只是,這並不是件容易的「修行」,放下不管是多麼地困難。

 

大致分享一下我最喜歡的RIE部落格作家Janet Lansbury整理出的RIE九大原則:

1. 我們真誠的溝通。用我們最真的聲音(不要用娃娃音之類的),慢慢地說,用我們平時說話時的用字遣詞,尤其是直接告訴小孩他目前正處於的狀況,如: 「我知道你現在還在玩玩具,不想吃飯」,或是,「我知道你現在很想要爬過來,但你爬不過來,非常挫折。」並藉由問小孩問題來培養他們的溝通技巧,並給予充份的時間,永遠地要接收並承認小孩和你溝通的內容。(這裡用的是"接收",不是接受,父母可以說,我知道你很生氣,這是接收,但你不用接受他很生氣,只要告訴小孩,你知道也看到他的憤怒就可以了,有時候,人不就只是需要有人知道他的感受嗎?)

 

2. 我們積極地邀請小孩參與照顧他們的活動,像是換尿布、洗澡、吃飯、哄睡等等,給他們全神貫注的陪伴,甚至可以現在同步播報正在做的事情,如: 「寶貝,媽媽正在幫你換尿布哦,來,請你幫忙把你的腳腳抬起來,再把小屁股舉起來,現在我要抱你起來洗屁股了哦! 水有沒有太熱? 還是太冷呢?」雖然這樣一直講話,用普通人的眼光好像瘋了,但把小孩包含進來在你的動作中,是可以培養親子感情的,小孩也覺得他好像有幫忙,或是你有在乎她的感覺,另外一個好處是我自己發現的,在這樣不厭其煩的現場同步播報同時,也是在潛意識中加強孩子的語文能力,我發現有時候春麗會學我這樣和娜娜說話,對於沒有太多中文環境的我們,現場同步播報有了這一個大好處!!

 

 3.我們鼓勵沒有父母干涉的自發玩耍(是的,不需要一直陪玩!!) 可以給小孩一些自己玩的時間和空間,大人也可以自己去旁邊喝口水,休息一下,但同時,可以密切地觀察小孩的狀況,不需要干涉小孩在玩什麼,信任小孩有自己玩,自己娛樂的能力,當然前提是,父母先把家裡弄成是安全的環境。

 

4. 我們允許小孩自然地發展肢體動作與認知學習,我們只依著小孩們內在的時間表,提供他們獨立自由的玩耍時間和肢體運動的機會和安全的環境,而不是用教的、限制的方式來干涉他們自由發展的機會。舉個例子來說,有些父母認為開始爬的小孩,要開始抓著他練習走路,認為學會走路是練習而來的,看到其他朋友的小孩剛滿一歲就會走路,自己的孩子15、6個月還不走路,很擔心,於是更是常抓著孩子的手練習走路,根據RIE和華德福系統的一些資訊,孩子從爬到站立行走不是那麼簡單的過程,第一,孩子在地板上翻滾、爬行的這個階段是鍛鍊他們全身肌肉的最佳時機,看似不起眼的爬行,其實寶寶同時間在把他的背肌、腹肌、大腿肌、手臂肌肉變得更有力量,所以,孩子必須要爬行,不可以坐學步車,因為做學步車他就沒有機會鍛鍊這些肌肉,有些孩子長大了還常常手腳不協調、莫名其妙跌倒,有時候是和兒時爬行不足有關,爬行到了一個階段,他們會開始抬起小屁股,做出瑜珈姿勢裡的下狗式(downward facing dog),這表示他的肌肉已足夠支撐他,接著他會慢慢學習扶東西,從爬行到站立,孩子的世界從2D變3D,這是需要時間調適的,就像我們的一隻眼睛突然受傷,是需要時間調適抓距離,所以不能強逼小孩學習走路,要教的話,他還是會學,但他就會要依賴父母,而不是自己學到,若沒有特殊的問題,孩子有一天都是會走路的,給他空間和時間與支持,更重要的是信任,信任他有能力自己發展出這個能力。

 

5. 我們重視小孩內在固有的動機及指引。承認孩子自身的努力,也不過份的讚美孩子,信任孩子了解他們自己比我們了解他們還多,因此,在遊戲的過程中,我們讓孩子帶領我們玩,讓他們當leader告訴我們想怎麼玩,而不是由父母自己訂出規則。支持鼓勵小孩實現自己夢想的熱情。舉個例子來說,春麗常會自己發明出一些遊戲,她要我坐在特定的位置,把積木當成牛排,樂高當成飲料,一堆白紙當成沙拉,我所需要做的,不是去幫她想遊戲怎麼玩,而是問她問題,「我們要玩什麼?」「在哪裡吃飯?餐廳吃飯還是家裡BBQ?」「你要煮什麼給我吃?」一直問問題,會鼓勵刺激小孩的腦細胞和想像力,她常著我到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場景去。 

 

6. 我們鼓勵小孩表達他們的情緒,並開放地接受並承認這些正面,甚至是負面的情緒。當初讀到這一點時,我很震驚。有人的情緒是可以被承認和接受的? 小時候的成長環境,總是要隱藏,若表現出來,就會被罵、被打,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,不覺得自己的負面情緒是被接受的,在我讀到Janet Lansbury部落格上某些講這點的文章時,我都感動得快哭了,當孩子哭的時候,父母要做的不是馬上讓他停下來,而是告訴他,「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(情緒),因為媽媽不讓你再多看一集巧虎,我們必須要去睡覺,你很想哭的話,媽媽抱著你哭,或是你可以去房間或廁所哭完了再出來。」天啊~~哭居然是被允許的,這對我這種內心情緒波濤洶湧的人來說,是多麼重要,我相信,這對我的小孩也很重要,另一個重點是,你教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,生氣、悲傷、快樂、挫折…等等,將來,他遇到相同狀況時,他會知道自己正在處理什麼情緒,我發現我到前幾年,有時候還會因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就心情不好,但我搞不清楚那句話到底是讓我生氣或悲傷,我搞不懂我的感覺,搞不懂感覺時,就沒辦法再深入問題去解決它,因此,我完全認同從小就要讓她們知道可以有情緒,要怎麼處理情緒。現在很多時候,春麗在和妹妹吵架後,會自己邊大哭邊說:「媽媽,我好傷心哦,因為娜娜對我好兇,我要先去廁所哭一下再出來。」接著就聽到她在廁所裡大哭,大吼大叫,過了一下安靜,自己開門出來說:「媽媽,我心情好了。」就再去做自己的事。所以,情緒不可怕,我們不需要別人每次都來幫我們解決問題,有時候只是需要有人拍拍我們的肩膀說:「我知道你正在經歷的,想哭就哭吧!」情緒發出來後,就好了。

7. 我們認清小孩需要一個自信且具有同理心的領導者,為他們設下規矩和界線,但不是用羞辱、引開注意力、處罰或是time out。這點我仍在摸索,有時候氣頭上,就會把小孩關到廁所去,要他們到廁所去哭完再出來,以前在春麗身上行得通,在娜娜身上完全不行,一關進去,娜娜就會歇斯底里大哭尖叫,一直到我開門仍是停不下來,對於教導她理解事情根本沒有幫助,所以,最近我試著換個方式,「娜娜,請你過來媽媽這裡。」先抱抱她,跟她說:「媽媽剛剛很生氣,因為你用力拉姐姐的頭髮,這樣很不nice,而且,姐姐很痛,很傷心,為什麼她的妹妹要這樣對她?」娜娜通常會緩和下來,再來,我會跟她說:「你可以跟姐姐和媽媽說對不起嗎?」她通常會說對不起,再來我會引導她說:「我以後不會再拉姐姐的頭髮了。」雖然要花很多時間,身為大人還必須先很有修養地把自己的脾氣拋在後頭(這好難!!) 但效果比關廁所好多了。這點是我目前仍在努力修行的。

 

8. 我們允許孩子學習自己處理問題,並去經驗和學習"適當年紀"該學習的衝突,父母的角色是在一旁協助。常常春麗和娜娜吵架,我會要她們自己去解決,但我會再一旁給她們該說的「台詞」,比如說,春麗去搶娜娜玩具,開始吵架,我要春麗好好說:「娜娜,等你玩好了,可以借我玩嗎? 」娜娜有時候會說好,有時候會說不要,我會教春麗賊一點(哈哈),去拿另一個玩具來和妹妹交換,「娜娜,我用這個和你交換好嗎?」娜娜通常都會答應。還有這一點就常會在媽媽間的playdate中展露出最大的問題,我們的媽媽朋友們,是不是也能接受小孩吵架或被排擠時,自己可以忍住而不去介入? 我很幸運,大部份的媽媽朋友們對這點都很放開懷,哈哈~每次春麗和她最好的朋友餃子起playdate,一定會要吵架至少1次,我和餃子媽的想法都差不多,要她們自己學著去解決,有時候吵太過激烈時,我心裡會暗暗覺得好笑,小孩重視的點真的和大人不同呢! 但我們就在旁邊提供需要抱抱秀秀就來,要休息就休息,要吃東西分散一下吵架的熱度,但不直接干涉,除非真的太嚴重,弄受傷之類。

 

9. 我們了解以身作則的力量,並認清我們的小孩都是透過我們每個字、每句話和每個行為舉止來學習愛、關係、同理心、寬容大方、感恩、耐心、忍耐、仁慈、誠實及尊重。更深刻的是,他們正在學著了解他們自己、他們的能力、他們的價值、他們在我們心裡的地位,以及在這世界上的位置。這就是修行的所在吧!! 我們要他們成為光,就必須自己先成為光,要他們有愛,我們必須自己先有愛,他們不會無中生有自己學會,學校老師也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,我還在努力,她們也還繼續努力地把爸爸媽媽變得更好,

 

(註: 以上九點關於RIE教養的九大原則取材自Janet Lansbury部落格,RIE Parenting Basics(9 Ways to Put Respect Into Action

 

若是要尋找速效的養育法,那RIE絕對不是,因為它既花時間,又花心力,父母還要自己邊養育小孩,一邊修行,比出家還要辛苦XD~ 但若追尋的是真真切切地培養一份貼心、充滿愛、信任和尊重的親子關係,那RIE真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教養方法,不止對孩子有深遠的幫助,對父母自己的助益更深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rachen0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