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看了一個很有趣的記錄片「猶太美國人」(The Jewish Americans)
提到20世紀初,從東歐搬到美國的猶太人如何適應新的生活環境、工作及文化
因為自己現在也是個移民者,對這樣的節目就產生起共鳴

我一直覺得猶太民族非常的神奇,在台灣有一陣子瘋起猶太熱,各大出版社紛紛出書探討為什麼猶太人可以如此成功時,我也跟著潮流,好奇地買了幾本來看看。看完的結論,發現他們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「教育」,從孩子小的時候,就全心教導他們念書、寫字,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,時時學習新事物以趕上時代,融入環境,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,這個流浪的民族,才可以在世界各地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,並很快地適應融入。

在東歐的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前,已經有許多從德國逃出來的猶太人住在美國一段時間,生活也已經完全融入美國社會,比較像是美國人,相較於德國猶太人,初至美國的東歐猶太人行為完全不一樣,很多人是被迫離開家鄉到美國來生活,這些人陷入了強烈的思鄉情緒,心理的水土不服,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,因而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,先到美國來的這群猶太人決定幫助後來的這群,成立了許多團體,也因此,第一份意弟緒語(註1Yiddish)報紙就出現了,叫Forverts,是英文Forward的意思,(現在這份報還存在哦,只是改為英文的了~) 由從德國移民到美國的Abraham Cahan創辦,很特別的是,報紙上還有很大的版面教導移民者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,比如說: 如何做適宜的打扮、如何穿衣服、如何展現禮節、如何吃東西等等許多到新國家該學的事。

另外,這份報紙裡開了一個類似心靈天地,張老師信箱的版,你可以寫信問創辦人Cahan任何問題,在節目中,播出了曾經寄給Cahan的信,當中有個問題,這個人問道:「我已經離開家鄉來到美國生活一段時間了,每天除了工作外,還是工作,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裡,我真的好想回家去,但我真的負擔不起回家一趟,只能繼續留在這裡,美國的一切似乎都非常陌生,我想念家鄉的一切,想到不知該如何是好…請問,我應該要怎麼辦?」

原來,不管是哪一代的移民者,原來這樣子的問題一直都在呀!! 必須要在新的國家生活下去,又要常常感受到思鄉病的痛苦,月是家鄉圓,還有哪比出生長大的地方好?? 就算新的國家再好,一定還是不能跟「家」比,而且移民者常會面臨歸屬感、適應新環境等等的問題,因為文化風俗的不同,常很容易覺得自己像外星人。我自己到目前為止,還是會有這個問題,若要我現在想像二、三年不回台灣,真的會覺得心微微地痛著! 

報紙的創辦人Cahan回答這個人說:「我們已經搬到新的國家,就應該要look forward(向前看,連回答也要互應一下報紙的名字~不虧是創辦人),不要再回頭看以前的生活,往回看不會對你現在的生活有任何幫助,現在你所能做讓自己不難過的事情,就是盡快地學習融入美國社會的一切,成為一個美國人。」

這個答案讓我很有感觸,是呀~不能回頭看,日子要過下去,總不能每天抱怨加拿大沒台灣好,愈抱怨心情會愈差,人一陷入負面情緒太久,相由心生,會老醜的快速~ 只能往前看,快快地把英文學好,學習各種在這個國家應該學習知道的禮節及各項事物,努力地融入新的環境,這樣才是王道! 正面樂觀起來,每天才能心情好,笑瞇瞇! 而且,我覺得很有趣的是,那個年代的猶太移民者有Forward報紙教他們快速融入社會,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更是幸福,有許多人的部落格可以看、可以問!!!更是貼身的學習呀~~

不過,猶太人雖然快速地適應了美國社會及文化,但卻沒有完全拋棄猶太人的文化及習慣,他們仍堅持自己原本生活中,好的價值觀及美德,許多在美國的猶太人,並不稱自己為"Jewish American"(猶太美國人),反而是稱自己為" American Jew"(美國的猶太人),他們仍深刻認同自己的根,並以身為猶太人為榮,也許是他們文化中,宗教佔了很大一部份,而宗教(不管任何一種)都是凝聚人們、保有價值觀最好的工具。

我想,不論我在加拿大生活多久,還是希望能保有台灣人大多優良的價值觀(壞的還是會丟掉啦!XD),並以身為台灣人為榮,畢竟,那是我的根,內心的某個角落,還是會和台灣牽著一條線!





註1Yiddish從維基百科查到的定義是,非區域性的德國語言,主要使用者是中、東歐的人,隨著他們移民到世界各地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rachen0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